fbpx

磯釣

磯釣常識誘餌篇,關於南極蝦的誘餌製作與掛鉤以及誘餌粉用法

先要了解誘餌運作原理,我們每次將誘餌灑進海水,誘餌便會藉助海水作爲一個媒體,再隨著水流將有食物的訊息傳到棲身岩石或回遊的魚類,當魚類接收到這訊息,魚便會朝著有食物方向尋找食物.所以我們打誘餌時先要估計釣餌在水中的位置,再配合水流方向和速度來厘定誘餌落點,節奏和份量要平均,能令誘餌和釣餌在水中會合爲之正確. *誘餌基本製作法*   首先准備好誘餌袋、南極蝦、蝦鏟、打水袋和誘餌粉,開誘餌前最好先將一半的南極蝦解凍,這樣誘餌會較容易製作。 誘餌粉可根據自己的釣法、喜好及對象魚而決定種類和數量。 將南極蝦放進誘餌袋中。請注意南極蝦的包裝袋不可隨處拋棄,開完誘餌後請放進垃圾膠袋中,以免破壞釣場環境。 將南極蝦插碎,插碎的幅度可根據釣法、作釣當日的情況及對象魚而決定。例如蝦多粉小、放流或對象魚爲回遊性的青物時可將南極蝦盡量保持原只,這樣效果會好一點。 (上圖:磯釣和餌方法) 加入事先准備好的誘餌粉。如需一次過製作大量誘餌時可分數次加入,這樣會比較容易混合和處理。 利用蝦鏟將南極蝦和誘餌粉充分混合。 將新鮮海水注入誘餌中和利用蝦鏟充分混合。加入海水時的分量最好是逐次小量,這樣誘餌的幹濕度會比較容易掌握,因不同種類誘餌粉的吸水程度會有所不同。 可以利用蝦鏟或用手取起小量誘餌觀察其效果是否理想。如誘餌過幹或過濕時可加入小量海水或誘餌粉再作調整。製作誘餌完成。 延伸閱讀 文章轉載自 閃文

完整文章 »

浮游磯釣 黑鯛篇

釣點的選擇: (黒鯛適用) 一般我們的浮游磯釣,大多在以下三種地形做釣最多 1 磯際  ( 岩岸邊)    圖一 2 波止 (俗稱内灣)   圖二 3 防波堤                圖三 圖一    磯際 教釣友看這張示意圖, 紅色打叉的標記只是告訴你, 魚可能落腳的位置, 但並不表示你把釣組丢在那裏(標記處), 就會中魚, 這其中牽扯到流水方向(流頭流尾)和你打誘餌的落腳點. 舉個例, 這張圖的流水是主流在左邊(流頭)流向右邊(流尾), 當流水, 流向圖中右邊那個海底礁時, 碰到阻力了, 改變方向流進了内彎處, 那要怎麼釣呢? 視當天的潮水的大小(大潮中潮還是小潮), 如果是大潮, 流速急,那你就把誘餌打在海底礁的左邊(流頭), 釣組也丢在流頭,

完整文章 »

磯釣常用動作大解析

把釣組順暢、準確地拋向標點,是磯釣的第一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完全可以印證在磯釣的拋投動作上。小小的礁岩上站著滿滿的釣手,如何不干涉到左右釣手,又能順利拋投到想要的標點,更是重要的一課! 動作示範達人 王世國/前釣魚人雜誌副社長,9歲開始拿釣竿至今,垂釣經驗超過40年。 正式拋投之前 1.掛好鉤餌2.右手食指鉤住母線,壓在竿壁上固定好3.打開紡線架準備拋投 反手拍法 適用時機:類似網球的反手揮拍,對慣用右手持竿,但右邊有其他釣手時。 1 . 右手抓住釣竿捲線器、左手掌握釣組(鉤餌),身體略向左側轉,竿尖指向左上方。 2 . 看好標點位置,由左向右揮動釣竿、送出釣組。 3.待竿尖劃過面前時, 適時鬆開左手讓釣組飛向目標。 向下沉淪法 適用時機:站在地形陡峭的釣場,標點又恰巧在腳邊,不需要用到拋投技巧時。 1 . 將竿尖伸到標點上方、食指鉤好母線、打開紡線架。 2 . 鬆開食指讓釣組自由落下。 3 . 等浮標在水面就定位,即完成下竿動作。 中央突進法 適用時機:身處擁擠的釣場,左右兩邊都有人無法大動作拋投時。 1 . 一手持竿指向標點方向,另一手捏著鉤子上方的子線,並將母線收短到拉竿略彎的程度。 2 . 輕快向上挑起竿子,隨之鬆開握住子線的手,讓竿身彈性將釣組彈出去。

完整文章 »

前打、磯釣子線之見解

對於子線,我個人有自己的看法,po出來大家討論看看…  下面就是我現在用的線… 0.8~2號   3~5號6號以上     我的使用原則很簡單,2號以下細線徑的線我會要求比較嚴苛,因為會用到那麼細,就幾乎是魚在貓嘴、自己耍帥,所以不太能接受偷線徑的情況發生,在直線強度跟結節強度我也會比較重視,細線要斷幾乎都會在結處,會在打結處遭受剪力破壞,仔細看就會看到價格上較高的就會標榜高值線強度以及高結節強度,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我說的不對,認為是磨斷居多,可是有障礙物的點誰會用細線啊!! 磨到一點點傷到的深度就佔線徑的比例很重,不斷都難,以細線來說,磨斷是可以不去比較的因素。3~5號的線,這區間的號數直線跟結節強度都不相上下,要求就會擺在耐磨耗跟經濟性,釣前打常常會掛底跟磨到子線,我主要用的是綠ACE跟V-HARD,就因為V-HARD便宜,我就一次買了一盒3號、4號、5號的,而4號、5號最常用的還是綠ACE,滿有信心的,不過有件事情很妙!!  相同號數摸起來V-HARD比綠ACE粗哦!!     至於3號的FX我是用在商港堤防跟磯釣上,很貴,就用在比較不會掛底,權衡下來用好點的線機會相對的比較大,錢包損耗也還好。 6號以上就不太挑了,有線用就好了!!   那麼粗的線什麼都不用比了,結節強度跟直線強度以及耐磨耗度都足夠使用,如果硬要比較的話,重點還是會放在耐磨度,我的想法是大魚都要拼很久,在拼的過程中難免會去磨到一些石頭、樹木或是人工結構體,磨到之後,魚再暴衝或是硬拼不讓線的情況就會造成從磨到的位置斷掉。   在觀光釣點,沒障礙的場所,可以準備細子線,尤其又是水清的時候,有時候差一號,咬況天壤之別。  然而要用細線,在釣具上的挑選就要多分用心,要去設想釣竿+母線+子線之間的搭配,硬竿配沒彈性母線+細子線,整體受力最大在子線,子線就易斷,這很好理解,破壞點都在最弱的環結,該怎麼做出最佳化搭配是思考的一環,當然也可以用操竿手法來避免斷子線,只不過,會少了些玩味。  因為怕子線斷而不敢拼,就不是很爽快,接近最佳化配置,釣竿+母線能化解部分力量,子線不易斷,那就拼了!!  拉爽爽~~  釣竿中肚軟用PE線一下子都彎到沒中肚彈力會不好控魚,且釣場環境可以用辨識好又有彈性的尼龍母線,那就未必一定要PE母線,使用尼龍線有彈性,那子線就能一直細下去,直到有咬訊為止,一般而言,我從1.5號~3號都會準備。 話說子線,用到細線,對品質就要挑剔一下,要用好線、線徑不偷很大線,偷線徑是很常見,尤其是台灣分裝線,從線徑加粗來取得較同標示號數釣線高的強度,這是障眼法,1.5號線標示,1.75號線的直徑。  用細線,除了在玩,就是要降低戒心,2號不咬,換細,結果跟2號一樣粗,不就傻了。  此外,製作品質很重要,細線拉力值較低,製作上有瑕疵就容易從蝦疵點斷,品管要好當然就是多了成本,我個人選用細線是挑日本品牌,前打、黑吉用,磯釣也用,以上參考看看。 磯釣子線魚鉤介紹 文章轉載自 堤防行走人

完整文章 »

〝超前打〞到底是什麼?這個名詞的意思是什麼?定意又是什麼?

〝超前打〞到底是什麼?這個名詞的意思是什麼?定意又是什麼?真是難倒眾家釣友了!其實這個名詞不是漁人發明,更不是我給予的設定! 有前輩說明過只要超過前打竿本身長度的作釣距離,即可稱之為超前打…..漁人從接觸前打到近幾年才知道超前打這個名詞,因為漁人注重的是釣遊過程並非在專研在釣技釣法上,但卻從潘大哥帶我進入前打釣法開始,就已經使用上所謂超前打! 起因是在澎湖除了幾個深水漁港或商港外,其他的村落小港都有點類似台灣西部的潮汐港,漲潮時有水,退潮時不是水位相當低就是只剩下一條蜿蜒的小航道,但有時不是大家想的潮汐港或水淺的小港就沒有怪東西,既然是潮汐港,選擇作釣的重要條件,當然就是潮水時間,有人說釣黑鯛要釣漲潮,也有人說釣退潮。漁人其實覺得說的都對!個人的看法是黑鯛暱食的路線不一樣而已!魚群漲潮時隨著航道進港後會因水位上升後,逐漸向岸邊暱食!這個時期不論前打、落入、黑吉釣法,皆可發揮其特性。 相反的退潮時魚群則會由淺向深集中,但因為通常航道會距離岸邊有段距離所以黑吉、落入釣法會較不易發揮其特點,而前打竿因竿子本身設計上就較黑吉、落入竿來的長,所以就可以表現出長竿〝捅〞出去的特點,那不就每個人都要買一支18尺以上的竿子來釣?答案是〝NO〞當釣組〝捅〞不到預設標點時還是有其他方式!有人拋、有人甩,最後目的是將餌送入標點作釣!漸漸形成〝超遠距離〞的前打釣法。 有釣友問超前打和前打在操作及魚訊判斷上有不同嗎?對老手來說差別不大因為都以經〝習慣〞了操竿方式。那到底要注意哪些東西呢?漁人分享一下個人經驗,每到一個陌生釣場,當然會先從腳邊處先試探魚訊,當魚訊不佳時就會調整,說穿了就像磯釣一樣近的不吃就釣遠的,遠的不吃就試近的,來找尋魚群。釣法是要釣上魚,並非局限於名詞定義!場子環境、地型、流速、釣組搭配、餌料使用上都是息息相關著,如何去操竿及判別魚訊。 一位釣手如果無法去觀察週遭環境來調整本身做釣方式,其釣果會有所限制漁人先以中部最常作釣的線西塭仔港為例!多數人去實際作釣時會因流向〈水流方向是往釣手正面而來〉而感到不利作釣,因為會反覆一直在收拋釣組起先漁人也是如此,後來觀察當潮水退至最低水位時,魚群有時會外移,這時漁人會將咬鉛作個調整大約3-4B鈎上青蚶後向外拋去,利用水流將餌送入標點,由於水流方向因素,漁人整理出兩種常在塭仔港使用的方式…. 1.流速快時,利用螃蟹會抓底特性,送出釣餌後讓螃蟹在遠處水底趴住石頭,其因是為將釣餌固定找尋魚群,竿子會叨住螃蟹,感受螃蟹在石頭上的動態!若無魚訊就輕提螃蟹,恍如螃蟹在石頭上爬行,由遠至近探釣魚群位置。 2.配合極輕釣組約1-2B咬鉛,有時不搭配咬鉛,讓螃蟹入水後隨著流水快速移動這個方式有時在魚攻擊性強時,螃蟹一落水就會被黑鯛接殺拖走,但困難的是後續作合時間點,黑鯛將餌快速拖走並不代表以經將螃蟹吞入,在拖餌時竿先會表現出相當大的弧度或頓點,沉不住氣的釣手們就會揚竿作合,卻發現沒有打中魚,釣組收回後螃蟹有時完整,有時少一隻腳,甚至身上只有咬痕….. 此時漁人會放慢腳步,配合黑鯛拖餌方式讓竿,魚只要願意吃餌,會有第二、第三次下凹表現,此時漁人就會試著去抓作合點來作合!但並非就一定打的到…..雖然沒打上魚,不過也可從過程中逐漸抓出當天魚群嘴步!當你掌握到時,就可以拉爽爽啦! 上一次在溫仔港遇上一位釣友,提了一個問題,為何漁人前打操竿方式會像上圖那樣拿釣竿在拜天公?我回問了他!那是不是應該將竿先壓的很低?母線要收得緊緊的?目不轉睛的看著竿尾來判別魚訊?釣友回答:前打不是都這樣嗎? 漁人就稍微說明了一下用意,因為釣場週遭因素,將竿子拿高是為了讓釣餌在水中有較好表現,讓魚來索餌。但其缺點是竿子揚角越大,代表母線滯線越多作合時會有力道不足或是收線過慢問題,造成魚躲入障礙物中!所以戲法人人會,就看釣手如何去玩味到出神入化,掌握住微妙的瞬間 就漁人的觀念超前打有點類似是黑吉或落入的延伸釣法到底要如何判魚訊?就和用餌有關! 在舉個釣場例子,下圖為此釣場乾潮時景象,會想來釣的大概沒幾個….. 下圖為釣場漲滿景象 到底有多淺? 這是漁人在漲七分水時著涉水褲下海實測深度,約膝蓋深 那有魚嗎?當然有!就某位前輩實例一個冬天搞上了無數隻的二、三斤黑牛 斤級以下更不在少數! 前輩分享的前打螺釣後來漁人有些改良像鹿港的長標釣螺,〝誘〞〝釣〞須 相互配合,只是漁人將原先使用的一塊錢金寶螺調整至黃豆大,縮短了黑鯛 咬螺的時間,前幾天有位網友分享用金寶螺餵食水族箱內黑鯛的短片 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黑鯛對大小顆金寶螺有不同的吃餌方式,因此利用黑鯛 對小顆金寶螺都是直接吸入口中的就餌方式,來改變作合時間點,所以就不會 像用螃蟹餌樣,等帶黑鯛接二連三的啄食!而是只要出現小魚訊就會揚竿作合 起初漁人在測試時也經常遇到螺子下水就接殺情況,為配合黑鯛吃餌會多等待 不過10次魚訊   9次打不到!1次會脫鈎,魚訊相當多卻釣不上,漁人就頭痛了 經過幾次試釣及調整,終於找到方式解決,所以多思考多測試會學到更多東西 漁人接觸前打時間也不算長,僅能分享小小釣遊心得,若有詞不達意之處 請多多包涵。   前打沒有極限!標點選擇 文章轉載自 鹿港漁人

完整文章 »

狙擊黑鯛-誘餌篇

「誘餌是磯釣的靈魂」!正所謂「成也誘餌、敗也誘餌」。磯釣多年,有個很深的體會,就是釣黑鯛時不是在找魚,而是在找A-SA。 我每次作釣時,一定會先設定一個標點區,再依流水狀況來打A-SA當一杓杓A-SA落水時,心中便開始描繪A-SA下水後如何擴散、下沈及飄流,接著用手中的釣組開始搜尋A-SA,除非釣場無生態,否則即使是小魚的魚訊也足以顯示A-SA所在,那魚訊區便是A-SA區,再來便看魚訊區與標點區是否吻合,如有誤差則依狀況調整A-SA黏稠度、投餌量、頻率及落水位置…等。 標點區的選定 因牽涉到水色、水流、海底地形,起魚方便,風向、旁邊釣客…莫衷一是,須臨場應變。一旦確認A-SA與標點區一致後,就直接鎖定該區為主要攻擊區。因黑鯛是親底性魚種,釣餌下沈到釣棚須要時間,尤其是深場或輕釣組,為提高攻擊效率,須算準釣組拋投落水的位置順水漂流後釣餌下沈到達定位時恰好進入攻擊區,拋太流頭則浪費時間,拋太流尾則錯過魚訊區,釣組進入攻擊區後須控制釣組增加停留時間,如此一來便可以大大提昇中魚的機率。 試想看看,每次拋投的有效率是別人2倍,在攻擊區停留時間也是2倍,那中魚機率是幾倍?如果能再進一歩控制A-SA拋投頻率及位置來配合釣組下水的情形,造成所謂「誘釣同歩」那你比別人中魚的機率又是幾倍?但上述方式也有例外,那就是小魚吵翻天的時候,如果沒有其它釣餌來閃避小魚時,勢必要釣更流尾或外圍,如此一來A-SA的落點則須比標點更流頭將小魚往前帶,釣組拋投位置須使釣餌就定位時直接落在攻擊區流尾處或者直接將釣組拋在攻擊區外,再將釣餌帶進攻擊區,以閃過小魚。   釣黑鯛的A-SA基本以高比重為主,內容五花八門小弟並無獨門秘方,不敢多加評論有興趣者可參考丸九http://www.marukyu-cn.co.jp/cn.trad/目錄有各種配方及物理特性。在此建議可以考慮添加紅土,紅土在林口、桃園一帶到處可以取得不用錢,添加後可提高A-SA黏性更好拋投也可以增加比重快速下沈及下水後的霧化效果。A-SA依作釣階段可分為誘魚與留魚,誘魚重味道、留魚重食料。作釣初期須先誘魚,A-SA少量多次利用潮水誘魚進入攻擊區,如果魚訊夠密集,誘魚與留魚並重,A-SA黏稠性及食料可以略為提高但施打頻率降低如果魚訊不夠密集則仍少量多次作誘;作釣的末段,為延後黑鯛返回大海的時間,A-SA重點改為留魚,A-SA黏稠性及食料可以再略為提高,頻率不宜降低。A-SA的另一個作用是降低魚的警戒心所以A-SA中一定要有與釣餌同性質的內容物存在,利用黑鯛撿食A-SA的習性騙它吃上釣餌。 以上先就A-SA的效用作一個報告,下篇將針對如何施打A-SA提出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PS.圖畫的不好,請多包涵 文章轉載自 ninibear

完整文章 »

磯釣竿釣滑標有試過的嗎?據說能使用任何釣法……

磯釣竿釣滑標適用於釣遠和釣深,比如水深超過手竿的竿長和手竿所不及的幾十米的遠處,它既可像手竿那樣盪出釣組釣近岸的深水,又可像海竿拋投那樣甩出去釣遠。 關於線組。如果把磯釣竿滑標釣法理解成浮標的滑動是可以受控制的台釣釣法就更容易被人接受了。其實,所謂滑標釣法只是對線組略微改動而已,改動之處就是浮標上下的太空豆。 台釣釣組的浮標上下各有兩個太空豆,滑標釣法只有浮標下面有一粒太空豆,這個太空豆不是用來鎖死浮標的,而是起著限位的作用,是給浮標設定一個下限點,浮標滑到此處就不能再向鉛皮座接近了。 如果沒有這粒太空豆,浮標就能一直下滑到鉛皮座附近,拋投的時候子線很容易纏繞在浮標上。這粒太空豆距離鉛皮座的距離要大於浮標長度加上子線長度的總和。 既然浮標上面沒有了太空豆,滑標豈不是可以無限上滑了嗎?其實也不是。 最早的時候,浮標的上面有一粒太空豆,但在拋投的時候這粒太空豆會和出線環產生擋頓,大大影響了拋遠和拋准,於是用另一個東西替代它、改善它,這個東西叫線擋。顧名思義,線擋就是用棉線做的擋扣。這個線擋是替代太空豆的,所以要有太空豆的特徵,即要和主線緊密接觸,不會輕易移位。 怎樣系線擋呢?其實跟系魚鉤差不多——把主線當做鉤柄,用棉線系個扣就成了,它在主線上緊緊的,又可以來回滑動,其實它就是一個用棉線做的太空豆,只不過用了棉線材質,這個”太空豆”和出線環之間接觸時產生的擋頓就被有效地化解了。說到這裡,一個滑標釣組的雛形就已經形成了。 用滑標基本不會”打游擊”,不會東打一下西撞一下,一旦釣點固定了,拋投就是個難題。不過我們仍可解決,辦法就是第二個線擋。第二個線擋在線輪附近,我通常把它放在線輪排線器和線杯之間。為什麼放在這個位置呢? 原因很簡單——釣位確定後,我們拋投時很可能做不到一次到位,這時我們寧可拋遠一點,再搖回來,這個線擋到位了,那麼拋投的距離就會被固定,只要方向不差,那個點就是窩子。至於方向的準確性,我們可以根據對面的參照物、炮台的指向等進行確定,這屬於拋竿的基本功。 我把第二個線擋放在排線器和拉頭之間還有另一層用意——中魚後這個線擋不妨礙收線。 需要提醒釣友的是,磯釣竿釣滑標的浮標因為需要遠距離觀察,所以標尾不能過細;另外,滑標釣法雖然被我解讀成是”浮標的滑動是可以控制的台釣”,但在用餌方面絕不能追求台釣的霧化,因為釣者用滑標釣法釣遠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拋過釣點後再搖回來。試想,如果鉤上掛的是追求霧化的餌料,那麼這個過程過後還能剩下多少餌料?所以說,釣餌對魚鉤的附著性一定要好。 還有一個小問題——假如線擋的直徑小於滑標標座連接環的直徑,那麼線擋的作用也就消失了,怎麼解決呢?很好辦,只要加個擋片,擋片的小孔大於主線,小於線擋即可,材質越輕越好,這的擋片專業一點的名稱叫半球擋豆,在漁具店和網上都可以買到。以上就是磯釣竿滑標釣法的線組,雖然它是形式不是唯一的,但卻是最簡單的。新手朋友入了門,弄懂原理之後,還可以進一步做得更複雜,不過這樣做意義不大。 磯釣竿滑標釣法可以使用任何釣組,雙鉤、單鉤、通線單鉤(可以省掉8字環)以及爆炸鉤等等。

完整文章 »

新手入門~認識浮游磯釣

磯釣顧名思義就是在磯岩海岸垂釣的一種活動 而使用各式各樣的浮標,(如阿波、籤仔、長標…) 通常釣組懸浮在水中而非沉到水底 且對象魚也多為四處游走而非趴在海底者 又被特稱為「浮游磯釣」。 這也是我目前最愛的釣法 若由我個人來定義「浮游磯釣」 玩浮磯有以下3個特點: (1)軟竿、細線、搏大魚 浮磯一般使用0號~2號竿 由於竿軟操作不斷就容易折斷 建議新手可從2號開始練習。 而軟竿細線為的就是在搏魚的那瞬間 在攻防拉据中,獲得最大的滿足 (2)巨物大魚始(死)於足下 不像沉底釣法,需要把釣組拋得大老遠 浮磯釣的就是腳邊的魚 大家可能會想魚會那麼笨在人群前吃餌? 除了慎選釣點(高低落差夠,水深足…) 你一定要配合下面第3點   (3)A-SA打得勤,撈魚撈到手抽筋 這也是浮磯的精髓所在 施打適量的誘餌讓魚群能停留在設定釣點中 一、兩個小時就能有不錯的收獲 至今我還是為那些捨不得花小錢或嫌麻煩而不願意打A-SA的釣友感到可惜 難道釣魚的等待時間就不是浪費? 回想小弟第一次磯釣,可真是手忙腳亂 又要不斷地勾南極蝦,又要持續地打A-SA 基本上不會有時間坐著休息、發呆無聊 磯釣配備就會和其他釣法有差異 下次再來介紹必要的磯釣裝備囉 !  

完整文章 »

前打輪 如何挑選

前打輪 也是釣組中重要的一環,可不是隨便買一個能纏釣線的捲線器就好!以下介紹幾個亞洲常見的 前打輪。

完整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