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不斷別光想線粗或細
釣魚這東西,不是推理,或是用物理學,可說完全解釋的了。要是可以,那不每個物理系的都是釣魚高手了?
腦子想清楚點~~也不是用標示可拉幾kg的線,就拉得起幾kg的魚~你是每一尾都要飛魚起魚嗎?
比如說,2.0#子線,一般正廠標示拉力質都在4kg左右,那不就是拉到6.5台斤以上的魚,都要失敗啦?
偶爾細線上一尾大的事,你可以說是運氣好,這類例子我就不說了。
就說一回在南方澳,有老梁這位見吹就打,嘴不留情的人為證嘿,不是畫唬爛的。
用1.5#子線,拉一天6~10台斤花煙,拉到頭疼,近中午還瘫在礁石上睡了2小時,15:30收竿,個人釣了百多斤的花煙,1.5#子線沒有斷過一尾,這應該不能說是運氣了吧?!
1.5#子線,廠方數據是3.4kg上下,也就不到6台斤,那你說,參考這數據有用嗎?你以為釣魚跟買機械產品一樣喔?看數據就好了嗎?
別忘了竿子有消解力道的彈性,也就是說透過竿子的緩衝,鉤子端一尾6斤魚在跟你對拉,對釣線來說,永遠也拉不出6斤的拉力值,除非你是竿子斷了,直接拉著母線跟魚對拉。
我就經常提醒大家,你用根2號竿,用2號線,一個人在線彼端認真的一直拉,一直拉~~~你拉斷給我看看,最好不是拉斷竿來跟我哭嘿!
我真的是常不開心那種要買線前,很懂的問:你家x號線釣力值是多少?很想回問:這數據數字真的對你實際有用嗎?..不過基於禮貌,當然是沒回問。
事實上,磯釣99.9%斷線原因,並非中魚直接硬對硬把線的拉斷的,這是一般釣友沒有用心去思考過的事。
要照書呆依賴數據的思維能OK的話,那些用8號線釣白毛斷線的,不就是都是釣到18kg以上的白毛了?(依S線廠公告數據,8號碳線承受值40LB=18kg)
釣魚斷不斷線,癥結的關鍵在~中途外力割線的變數,要克服先,咬線就不說了,那是另一個話題。
拉到好幾斤,重量夠份量的魚繃緊釣線時,線要割到礁石,就算你用5號線,也大多是應聲而斷。
一般常用的2~3號線,只要斤多到2~3斤的魚,魚拼鬥中把線繃緊了,也是觸到較鋒利的礁緣,就有可能瞬斷。
所以說,拉魚斷不斷線,很大關係在於釣者有沒有辦法掌握住,不要讓魚帶著釣線去碰礁岩,或其他海底障礙物。
重點就在拉引概念了,你的拉引過程,保持在是持續的你拉引它,魚首都是向著你,那就沒什麼大問題,至少魚沒機會主動去找礁壁尋安全感。
反過來,要是你停住持續的拉引,給魚有機會自主的拉引釣組,往它想要去的地方跑,那就有很大風險了,因為磯魚天性就是遇險,就找礁邊躲藏。
拉引中斷,怕竿斷怕線斷,或是學影片名人擺帥帥pose~~停在那邊任竿子頓呀頓的,這時候就是你給魚兒擁有控制方向權的機會了。
或是LB玩點放,每一次點放,都是給魚首找回自主權的機會,當魚首不向著竿引方向時,魚的發力就更自由,你會感覺:「厚!拉力升溫!」心中恐懼、耽心程度也跟著增加,而停止主動牽引,那叫自找的惡性循環。
如果能一直保持魚首向引竿方向,魚想發力也很難了,你也更能處於掌握中的狀態~~~這個道理能懂嗎?
我在1988年後,戒掉用了2~3年的LB捲線器原因,就在於在海邊悟出這個體認。
改用回逆轉機,我可以在牽引過程,放心堅持的帶緊魚首向岸的牽引動作,當重力過大時, 線軸會自動釋出一點線來緩衝,完全不用釣者分心是否需要點放釋線。
因為拉引過程中的停頓釋線,就是給魚首調整方向的機會,讓釣者又一次的失去主控權。
並不是我很主動的聰明,我要是當年跟業餘釣友一樣的心情釣魚,可能到今天還是跟滿街業餘大師一樣,參考並篤信著大廠商文宣,說天道地但找不到一棵樹…可以靠背。
當時的背景原因是很現實的,每天3:30出門就是千把元蝦餌錢+5~600油錢,被兔子埋伏攔下的超速罰單還沒加上。
這種現實金錢成本壓力下,跑一尾一斤魚,就是少收入250元,跑兩斤油錢就去了,跑5斤餌錢就沒了。為了維持能天天釣,又能有錢買餌、加油、吃飯+零用錢的理由,就必需更用心的解決所有碰到的問題。
(文章轉載自呈洋磯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