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打 沒有極限 ─ 標點選擇
前打 誘人的地方,不少釣友認為就是直接與魚的拼鬥,僅隔著釣線第一時間掌握魚訊,並判斷作合時機。一個經驗老道的前打客,在吃餌時便能判斷魚種就餌類型,進而判斷出應對方式。不過此篇要探討的是標點的部分,不少初入前打的釣友們或許會忽略的地方,在這邊作個整理以漁港型態常會出現的地點為主;老一輩的釣友長說”有煞才有魚”或是”釣魚釣崁下”,魚兒通常跟人們一樣,坐火車通常靠窗會先坐滿,靠牆的座位也會先坐滿,因為靠著東西能帶給我們安全感,不少前打魚類也是如此(部分原因是覓食物通常出沒在岸邊),包含黑鯛、紅槽、黑點和石斑幾個主要魚種,通常都是在障礙物旁或是牆邊,因此在沒障礙物的情況下,要釣獲這類的魚應該要在牆邊20-30公分內拋下,不宜過遠。下列的圖呈現的則是屬於障礙物旁的標的,多為漁港或漁港四周容易發現的標的物,希望藉由簡易的圖解呈現出選點的一些訣竅,提供新手參考,掌握這些10大選點要點,脫離龜神纏身。
1.隄邊內凹處
不少漁港隄邊都會有微微的內凹來消浪,如果遇到凹處又在水面下的話(最好漲退潮內凹處都不會露出水面),那正好是魚兒躲藏的好地方,尤其是紅槽最愛此類型的地點。要在此類型的地點進攻,最好的方式是採用無鉛目印或超輕鉛目印釣法,勾住蝦尾部使其自然的游進內凹處,若有紅槽躲藏,蝦子一入內將馬上小命不保被拖著走了。咬況好的時候甚至能連起數十隻,唯獨通常這種地形接近水面,因此大魚較少。
2.岸邊崁下
問一些長跑釣魚池的釣友們哪個點下竿最好,通常可以聽到這兩種答案『崁下或水車』,這兩種都是屬於障礙物的一種,能帶給魚一部分的安全感,因此特別容易聚魚,也是明確的目標。崁下主要是地形具有高低落差的地方,如果以出海口來比喻,中間流速最快,自然泥沙沉澱越少,所以深度越深,通常河口也是一崁一崁,海邊也是相信去過沙灘的人不難發現,若往海中走,走到一定距離一定會發現地形忽然往下的地方,而這種地形就稱為崁,下凹處底下則稱為崁下,魚兒在這只需要注意三面的情況,因此具有安全感,所以也容易躲藏在此;池子的崁則是人造的,但也有相同的效果。
3.水中障礙物旁
水中障礙物千百種,但不變的是水中障礙物容易變成魚兒的獵食場或是躲藏地點。不少魚類釣到時會鑽洞,這些洞不一定是洞很多情況下只是一個障礙物,如木頭、鐵條、石頭或破碎的水泥塊…。雖然這些障礙物會成為起魚與作釣時的妨礙,但卻是非常好的標點之一。一個在地的前打客總會有一些密點,而這些密點有時並非難以到達,而有可能是隱藏在水中的障礙物,當障礙物漲退潮都沒有高出水面時,根本難以察覺。因此當作釣時發現障礙物,可以多加搜索,記下此標點,多試個幾次或許能成為個人的秘密菜園喔。在障礙物旁作釣的準則是利用重鉛探地形,輕鉛容易因為水流或蝦子游動帶動釣線而纏住障礙物;另外障礙物旁應操桿方式應以垂直落下為作釣方式,不宜左右平拖,蝦子也不適合長時間放著不管,容易鑽到障礙物中。障礙物若為獨顆水中肉粽,應以肉粽凹槽處為打擊重點(台灣肉粽有五種主要形狀,肉粽型、三柱型、H型、類似兩塊三角形組起來的形狀與雙ㄈ自型,容易躲魚的型態第一個最好,依序漸差)。
4.垃圾堆中間
這是個非常諷刺的情況,但偏偏在台灣是超容易看到的,有時候清晨小鱸魚會躲在垃圾堆底下,因為垃圾堆像個安全的障礙物,如同船底一樣,想試探這種地點,沒有訣竅,就是輕鉛試探加上勇氣,但須注意不要勾到垃圾…。
5.水中柱狀物
有漁船就需要碎冰機,不少製冰機橫出隄邊,若又為高腳柱地形(下面鏤空)柱邊容易有一些小魚躲藏,偶有大魚會躲藏覓食。探測此地形應該以柱邊為標的探索,也可輕鉛或無鉛搭配水流將蝦子送到碎冰機底下。另一種常見的住狀物為橋墩,橋墩也是魚容易躲藏的地點,但通常距離較遠,多半不易拋投到,若橋不是很高可以考慮將釣組從從橋上垂下,但起魚是個困難的挑戰,橋墩旁(指出海口附近橋墩)常見魚種為金目鱸、瓜瓜與黑格。
6.血水排放處
想要釣這種地點,只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不少漁港旁邊就是魚市或處理漁獲的地點,通常排放的血水會參雜屍塊或內臟,排放到港內後形成天然的ASA,黑鯛石斑紅槽容易群聚在下方搶食,但通常水面的油脂以及令人噁心的血腥味是使釣客望之卻步的最大因素,此種地點唯一需要克服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若真的都沒收穫,就朝這種地點拚下去吧。
7.暗管/暗排
同血水排放處,有些是採用暗管方式,但水面依然有跡象可以察覺,暗管也容易成為小魚安身躲藏的好地點,唯獨暗管若未排放血水則難以從水面上察覺;若在靠隄邊於一吃餌往堤內鑽,且具有一定深度,那就可能是暗管的所在,若一旦確定為暗管,則建議此點下竿前以最高應戰規格伺候,魚兒只要一咬餌多半會往暗管深處鑽,作釣時應繃緊釣線,若就餌則馬上開槍並順勢拉出以免鑽洞斷線而抱憾。暗排較為少見,多為小漁港旁小村莊排放廢水用,暗排必須要有一定深度才可能有魚躲藏,此種地形偏少並不常見。
8.船底
船底提供了上泳層的魚類一個躲藏的空間,但作釣難度不比肉粽起魚容易,通常魚種為鱸魚佔大多數也有少量的紅槽黑格會吃在船底,船底釣法通常得讓蝦子自行游入船底,船邊落下的效果並不明顯,當蝦子水平游入船底後,若就餌釣手馬上會面臨幾個難題,1.竿子容易敲到船身,若拉力極大下斷線,非常容易因竿先敲到船體而斷裂,2.船殼旁邊容易割線,不管船殼光滑與否只要接觸到母線就有斷裂的風險,3.纏到固定漁船的纜繩導致斷線,4.難以搏魚,無法發揮高處搏魚優勢。這些問題一定會遇到且難以避免,只能壓低竿子或者是將竿先插入水中應對,選擇此種釣法最好拿較粗的竿子和母線,短時間內將魚拉出,以免斷線之憾。
9.船縫
打船縫並不比打船底容易,若大魚吃餌逃竄,船底打魚那四大難點就是會遇到的相同難題,可以嘗試,但要小心應付。
10.含洞內
很多地方的港口內是做成直落堤,其中有一部分的直落堤並非完全直落,而是下方有涵洞,當水流拍擊岸邊能夠產生消波的效果,讓船隻更好停靠,其特色在於一個洞口進去又有蠻大的空間,當水流進去後流出時能抵銷下一波的水流。可以用無鉛+目印勾住蝦尾利用操桿方式使其進入涵洞中,此類釣法在澎湖第三漁港或吉貝極容易釣獲玳瑁或黑貓等石斑魚。
以上前10點都脫離不了障礙物這個觀念,當然開放空間直落提或許沒有這麼多障礙物,但如果遇到有障礙物的標點,一定要多嘗試看看,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祝每個接觸前打的釣友們能夠在此篇有所收穫。
(文章轉載自釣魚新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