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釣 烏魚
烏魚
是台灣磯釣環境中最大宗的魚類,出沒於各大港口、河口、磯岩環境。烏魚耐污、廣鹽、雜食,無論淡水海水皆能生存。烏魚屬於中上層魚種,但是淺場可於底層釣獲。烏魚不怎麼咬母光時間,一般是到9點以後才會開咬。因此釣烏魚不用特別早起,風平浪靜安全的港口就是很好的烏魚釣點,非常適合作為磯釣新手入門的對象魚。
烏魚的主要兩大習性:
1、成群出沒搶食 2、喜歡吸食爛泥中的浮游藻類、生物、有機碎屑
根據第一習性就能夠發展出,密集施打誘餌,以多連鉤拋入誘餌帶,製造烏魚因搶食而誤中鉤的釣法,這也是誘餌籠釣法的原理。但是這樣的釣法大多是車禍意外鉤到,而非正吃居多。碰上真正的港內貓口大烏、及”守秩序”的烏魚群就沒有用了。
磯釣烏魚,顧名思義就是以磯釣的方式,正鉤正吃釣取烏魚。那麼,了解及徹底掌握第二習性就是重點了。烏魚為了吸食海底或河底爛泥中的藻類和生物,養成了一種習性,就是吸食後馬上把較硬的物質給吐出來,這是烏魚避免誤食藏在爛泥內的小石頭之類無法排泄掉的物體演化出來的。殺烏魚時時常見到整肚的黑泥卻無一粒硬質石頭就是這個原因。換餌時發現鉤上脫皮的南極蝦,或是浮標沉了但卻一直空槍就非常可能是烏魚在就餌。因為這個習性,導致所有硬餌,包括南極蝦是非常不容易釣到烏魚的。或許你曾經聽說過用吐司就能釣到正吃的烏魚,但是有想過為什麼嗎?答案就是餌料的物理狀態。
烏魚吸食的力道是非常輕的,水越緩就越輕,比麻雀啄米還要輕,這個力道是很難把南極蝦從鉤子上吸下來的,因此烏魚吸食南極蝦,偶爾因為流水或是游動的關係拉沉浮標,釣者開槍後又把鉤子連帶南極蝦一起從烏魚口中完整的拉出來,常會發現鉤上完整的或帶點脫皮的南極蝦,更多情況是開槍的力道震掉南極蝦而不自知。你可以試圖把鉤尖露出,增加意外車禍的機率,但是這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足夠聰明的釣友看到這邊應該就知道要怎麼對付這種貪吃又貓口的烏魚了吧?
對於還莽莽懂懂的新手這裡也提供一些簡單的攻略:
1、釣鉤宜選用小鉤細柄的金色或銀色的千又0.3~1號,掛餌時鉤尖露出。
解釋:烏魚吃餌是小口吸食,越小的鉤子越方便吸進嘴裡,但是過小的鉤子又容易被烏魚強勁的拉力扯直,因此目標30公分以下烏魚用0.3 40公分級烏魚用0.5 50公分級烏魚用0.8 60公分以上用1號較為適當。鉤子選用閃亮的金色或銀色可以有效吸引烏魚的注意,偶爾空鈎也會咬。
2、餌料用白吐司丁(不能捏扁)、mini蝦、捏爛的南極蝦仁、粉餌。
解釋:烏魚吃餌力道極輕,吃餌過程是:吸 => 含 => 吐,選用一吸就散掉的餌,等於是下一階段的含是完全的空鈎狀態,這時只要開槍,想不著鈎都難。如果選用硬餌則從頭到尾都維持餌在鈎上狀態。
3、誘餌跟釣餌要一樣,釣吐司打吐司,釣蝦打蝦,釣粉打粉。
誘釣同步,不解釋。
4、使用你手上最敏的釣組,浮標一有任何動靜就開槍。
解釋:烏魚水平吃餌,浮標只位移一公分或是水面有微微漣漪都有可能是烏魚在咬,因此釣組需調校極敏,相反的不夠敏的釣組就會很難釣。盡量減少釣組上的轉折處,及採用固定式的釣組會比較理想。
5、看到烏魚在水面就釣飄,看不到就拉水深一半至底層來回搜索。
解釋:水面看到烏魚釣棚約1尋內,看不到就慢慢調深直到出現消餌。
6、子線越細越好
解釋:風平浪靜的港內,烏魚對側腺反應很敏感,越細的釣組造成的切水波就越輕微,可以有效降低烏魚的戒心,如果是有浪掩護的環境就不用顧慮那麼多了。烏魚不會爆衝和鑽洞,0.8~1.2的子線足以應對所有體型的烏魚了。
拉力表現為:重拖鈍感式拉竿
爆發力 ★★
持久力 ★★★
(文章轉載自 矮老鬼の磯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