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on 澎湖釣玳瑁石斑攻略
一、釣點:
1. 石頭和沙子的混合地,重點要有石頭(大小約長寬20~30公分),至於要如何找點,很簡單,澎湖玄武岩壁下方海岸一定會有很多石頭,多多跑野外就能輕易發現。
2. 石滬區,人工石頭,石頭很多。
以下照片就是石滬區
3. 石頭密度過高不見得好,因為生態不豐富,所以石斑不見得多,生態豐富的潮間帶是有石頭、泥沙、海藻、生物雜居的,那種較好。
以下照片就是密度超高的沿岸,這種地方石斑不見的多喔…
4. 潮間帶石頭太大也不好(例如1公尺高的石頭),因為會造成落差太大,spoon在上面跑而石斑卻躲在大石頭最下方,上下距離太遠不容易中魚,若要讓spoon下沉一點又容易掛這大石頭,人走在其間也危險,這種釣點會躲石斑但不好釣,要等到漲4分~漲8分後釣岸邊前面就好
二、潮汐:漲潮較好,但通常漲三分後潮水會比較明顯,魚靠岸會比較熱絡。石斑習性在漲潮和退潮時差很大,漲潮時會出洞、面向外面及溜上岸來,攻擊速度及慾望會都比較強;反之,退潮就差了,石斑會躲起來,但我也有幾次漲滿退潮時邊釣邊走下去也釣了不少,但無論如何,漲潮通常會好一些,漲潮時,越釣會越退後,不用怕退到岸邊,因為石斑會隨著漲潮溜上來,膝蓋以下的水位就可能有躲魚了,相信我。至於如何算潮汐,請上中央氣象局 潮汐預報看即可。
http://www.cwb.gov.tw/V7/forecast/fishery/tide_1.htm
三、季節:每年國曆6月初(農曆5月初)~國曆10月底(農曆9月底)。剛開始石斑較少而且小,隨著季節入夏末初秋後會轉大且肥,秋天時風雖大,但石斑還是有的,請放心,而直到農曆10月初就會轉冷,那時候石斑會潛入深海,那時候就沒搞頭了,而那時候也就是我要開始釣花枝的季節來了。
四、裝備:
1.釣竿:選擇至少8呎6以上的路亞竿或軟絲竿,而且最好要用HH的硬竿,竿子太軟會讓石斑欺負,也就是鑽洞割線收場…….@@”,所以淺灘釣石斑除了使用硬竿之外,還要要將捲線器鎖緊和他硬拼,千萬別愛玩,否則……
2.捲線器:隨便!!! 1000元以下也可以,由於玳瑁屬於小型石斑,通常最大也不超過1斤,所以用便宜一點的捲線器即可,但我喜好線杯蓋是往上翹的,因為出線會較順,會拋更遠。這個觀念感謝阿梁哥的指導,受益匪淺。
以下這顆就是”往上翹”的^^
3.線:PE線┼碳纖線,和釣軟絲一樣,由於很容易磨損,所以我的前導線是用貝克力隱型碳纖線2.5號,很耐磨,但很貴><”。不是非得用這款不可,應該只要是卡夢線應該都ok啦~~另外我有朋友是用尼龍線6-7號當前導,尼龍線雖不耐磨,但由於彈性夠,所以脫鉤機率應該會減少一點,而且便宜,500米150元~200元,換線不心疼。
4.spoon:我目前是用8g和11.5克三種。我常使用的如下圖:
以下這款是11.5g的,還有模仿小魚滴血狀,更能引起魚攻擊欲望。這顆是已經大戰過了,所以傷痕累累~~
以下這2款是8g的
我不是要你買以上3種,我只是讓各位看看長怎樣而已,所以沒再幫他們打廣告喔,謝謝。
5.軟蟲及米諾:軟蟲的缺點是甩不遠,若用重克數汲頭勾又下沉太快,容易掛底,但軟蟲的優點是便宜,成本很低;而米諾最便宜的也要60元,成本太高,掛底都好心疼,對我這種上有父母、下有妻小要養的人真的吃不消,所以米諾釣淺場我很少用。所以spoon最好,我最喜歡,因為又可甩遠、又不會下沉太快、又便宜、又最閃亮、又有泳型、作釣期間偶而也會中黑點、條、金梭、黑鯛..等魚類,所以它是我目前的主力戰將。
6.魚簍:由於釣玳瑁是邊走邊釣,一直移動地點,所以若背著冰箱會累暈而且浪費時間,所以我都喜歡背著竹簍,竹簍加上浮板(海邊撿來的,不用花錢),既可以養魚,而且站在水中完全無壓力,感覺沒背東西,很輕鬆,但離水時要慢,因為竹簍裡頭裝滿水要洩掉需要一些時間,突然離水起身太快時可能會導致身體偏歪跌倒,所以請注意。
五、技巧:
以下技巧1~5是我個人以8克spoon的例子,但其實又因spoon重量、捲速、竿子角度、竿子長度、個人手法…等因素不同而又有所差異,所以還是需要各自多加練習找到屬於個人的感覺才是正確之道。
1. 半公尺深:spoon丟出去後,竿子舉高超過60度,慢捲回來,讓spoon保持在水面下10公分內,竿子越高,spoon越不容易沉下去,而且spoon會旋轉更快,魚會更受不了刺激。
2. 1公尺深:spoon丟出去後,竿子舉高約45度,慢捲回來,讓spoon保持在水面下10~30公分。
3. 1.5公尺深:spoon丟出去後,竿子不舉高,竿先貼水面即可,慢捲回來,讓spoon保持在水面下30~60公分。
4. 2公尺深:spoon丟出去後,竿先斜插入水中,慢捲回來,讓spoon保持在水面下60~120公分。
5. 2公尺以上:要用深潛型米諾或軟蟲跳底,spoon似乎不太好用,否則就要用更重的spoon。其實,基本上超過2公尺我就不玩了,因為不好操作,掛底也不容易撩水去救回,所以……
6. 以上泳層的控制還要注意一點,就是捲回到前面時線和spoon的角度會越來越大,到時候不小心spoon會突然在水上滾動或離開水面,所以記得捲回來到前面時要適時將竿子慢慢壓低,讓他繼續保持在適合的泳層。
7. 雷射膠帶:最近有貼這種膠帶,石斑很咬,但沒貼也很咬,所以還要多次印證到底是否有差,只是雷射膠帶貼上後有魚鱗閃亮的效果,而且有些澎湖在地漁民用spoon釣”條”也有貼這種,所以目前我是認定有貼似乎有好一點。
以下這顆就是有貼雷射膠帶,被魚咬爛了@@”
8. 單勾? 三叉勾?:三叉勾比較好?還是單勾比較好?目前也還需要印證,我目前是用三叉勾,但掛底率偏高,泳型會稍微偏掉,所以有釣友建議改成單勾,泳型佳、較會引起石斑攻擊欲望,脫鉤率反而會降低? 這還有待多次印證才能得知。
9. 慢慢捲:切記,spoon要慢慢捲,慢捲才會讓石斑這種慢郎中跟上,石斑攻擊方式是先出洞、停頓一下再往上衝去咬,所以牠的攻擊較費時,準此,控制泳層且能慢捲是要練習的,一開始不熟悉那種感覺以致常掛底是很正常的,千萬要有耐心,成功都是留給有耐心實驗的人。
六、結論:操作spoon實戰技巧要靠各位親身多次體驗之後才會領悟其中奧義,例如如何控制泳層及閃躲水中大石礁,都要靠各位多多體驗後才能掌握,文字講解能力有限,實有待各位多多去體驗之,預祝大家收獲滿滿,釣技高升。
(文章轉載自 正宇、正鵬爸的釣魚、親子教養、生活雜記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