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鯧魚快速上手的五個技巧與習性
學名:Trachinotus blochii
中文名:布氏鯧鰺
其他中文名:金槍、金鯧、紅沙、紅沙瓜仔、黃臘鰺
最大體長:100 cm
棲息深度:5 – 20公尺
台灣分布:西部、南部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鯧魚 的特徵和習性
鯧魚 形體側扁,呈棱形。方形或卵圓形,可長達40厘米,銀灰色,體披小圓鱗,頭小,吻圓,嘴小,牙細,成魚腹鰭消失,以甲殼類等為食物。鯧魚經常棲息在潮流緩慢的海域內,喜歡群游,每年春、夏、秋三季皆可。
每年春末時分,鯧魚游向近岸河口附近水域產卵繁殖。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裡,鯧魚都在水體中上層活動,漲潮時又結群游向河口覓食。
釣魚方法
釣 鯧魚,一般可使用船釣法,船定位在島礁的背流方樣,此處水流較緩,適合做釣點。 鯧魚 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將釣點定位於該水層,約離底20到30厘米。
釣具配置
可選用中彈性海竿,竿長在2.7——3.6米之間,配備中小型繞線輪即可。釣 鯧魚 的釣線用4到8號尼龍線,一般儲線100-200米。釣鉤應選用鉤門窄,鋼口強的小型號鉤,諸如國產蘆江形015-018號、環形416-418號,江蘆形617-619號。日本產HHH袖鉤8-10號、HHH袖鉤8.10號、HHH蝶魚專用鉤9-11號,均可使用。咬鉛不能太輕,如果過輕,沉底過慢,影響垂釣效果。
釣餌選擇
餌料可選用海蝦、蚌肉、小螃蟹等。把釣餌沉入海底以後,再把釣線上提20cm左右。因為魚體扁高,這樣,釣餌正好與其眼睛呈水平狀態,自然就增加了它吞餌上鉤的機會。
鯧魚吃餌時,一般總是拱拱、聞聞、吞吞,再從而叼在口中,徐徐咽下,因此,發現魚訊後不要急於提竿,應冷靜沉著,兩三鈔鍾後,果斷猛提竿,由於水深阻力大,提竿動作應有節奏,提提停停,停停提提,待將它的體力耗盡,然後提出水面,再用抄網或搭鉤捕撈上來。
餌料搭配
釣黑鯛的餌料也適用於鯧魚。搭配是:蝦磚(弄碎)+1包3.5千克的黑鯛餌 +1包1.8千克的麥粒類混合餌(粒狀留魚時間會長些)+1包2.5千克的蜜醣類基礎餌,混合攪拌均勻。如果釣場深或水流較急,則餌料要做得黏一些。
釣鯧魚應注意:
鯧魚 對釣餌的選擇性很強,尤其是白鯧、黑鯧和雞籠鯧,對普通魚餌很不感興趣。這就要求垂釣者精心選取釣餌。在垂釣過程中,不可急躁,一旦發現魚兒長久沒上鉤,就要及時改換釣餌。上魚後要注意,鯧魚第一背鰭共有7枚硬棘,光手抓活魚時非常容易刺傷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