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兔 介紹(海蛞蝓)
體內有內殼且具特殊腺體,受刺激時會分泌大量 深紫色汁液來驅敵,海兔以藻類為食。
生物學分類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後鰓亞綱→無盾目
身體構造
1.嗅角
海兔 前端上方具有一對嗅角,用以感應環境的變化,並能偵測食物味道幫助找尋食物的位置,以及判斷前進方向等用途。
2.裸鰓
鰓用來呼吸,通常藏在身體裡靠近體背的外套腔中;體內外套腔中的鰓在 演化過程中退化或消失,裸露於身體外部,所以又稱裸鰓。位於鰓部中央處為 海兔 的排泄孔。
3.口部
構造以食性種類而異,分為草食性、肉食性、雜食性或以底棲動物為食。以海藻為食的口部為排列的齒舌結構,用以劃破海藻細胞壁,並吸食細胞質液。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頭部前端擁有一個大嘴般的口器,就像漁網一樣可以撈捕。
4.腹足
腹足的肌肉收縮配合靜水骨骼做移動,藉由改變身體形狀而不 斷地向前爬行,緊靠著底質緩慢前進。
5.外套膜
具有許多感覺受器,可藉由外套膜的擺動來偵測周圍的環境狀況。另外也能分泌碳酸鈣的外殼或內殼、製造骨針或是分泌出使掠食者害怕的有毒物質。
6.生殖道
海兔 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道位於體側右前方,而進行交配時 則於此處伸出生殖器,彼此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互換配子,體內的受精卵 經由的生殖開孔產出。
7.骨針
僅少數的 海兔 種類有,例如裸鰓目葉狀科及海牛科。
由於骨針無法被消化利用,可以降低掠食者攻擊的意願。
8.外殼、內殼
海兔號稱無殼蝸牛,但少部份的 海兔 仍有退化的外殼或內殼。例如無盾目的海兔就有這種輕薄易碎退化的內殼。
具外殼的 海兔 ,在遭遇威脅時可將身體及頭部縮入殼內,例如頭盾目的泡螺科、 囊舌目的長足科等。
9.消化系統
攝食時將食物吃進嘴巴,嘴裡有齒舌與顎片構成的口咽攝食器幫忙進食,齒舌就是海兔的牙齒,用齒舌如砂紙般刮取食物。
分布區域
全世界的海兔約有三千種,全都生活在海洋中。
三大洋和寒冷的極地甚至深海都看得到牠們的蹤跡,但以熱帶海域近海的潮間帶和珊瑚礁區數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