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頭刀基本介紹
鬼頭刀 介紹
鬼頭刀 十分像古代處決犯人用的大刀,因此而得名。
鬼頭刀 屬於熱帶海域表層的開放水域的迴游掠食性魚類,但也偶爾被發現在沿岸海域。
每年當飛魚群出現在台灣近海產卵的時候,牠經常都會尾隨在後面伺機掠食,飛魚俗稱「飛烏」,因此鬼頭刀又稱為「飛烏虎」。
鬼頭刀體長側扁,前部高大,向後漸變細。頭大背窄,成魚頭背幾呈方形,額部有一骨質隆起,隨成長而越明顯,尤其雄魚最明顯。
口大,下顎略突出上顎。身體有細小圓鱗,不易脫落。
鬼頭刀體色呈綠褐色,腹部銀白色至淺灰色,且帶淡黃色光澤,體側散佈綠色斑點。背鰭為紫青色,胸鰭、腹鰭邊緣呈青色;尾鰭銀灰而帶金黃色澤。
魚販將鬼頭刀分成三個等級,5公斤以上稱為大万,3–5公斤稱為中万,3公斤以下稱為小万。
鬼頭刀 出沒地區
廣泛分布於各大海洋之熱帶及亞熱帶區海域。臺灣則是各海域及離島均有其蹤跡,但以東部海域較多。
鬼頭刀出沒季節
高雄至東部海域時間為3–8月,盛產期為5、6月左右,北部為10月下旬至隔年2月中旬。
鬼頭刀 料理
1.迷迭香鬼頭刀魚排
材料:鬼頭刀魚肉300克、雞蛋1顆(只需蛋清)、薑片3片、蒜頭2
顆、麵包粉、迷迭香少許、唐辛子少許、鹽
作法:將魚肉切塊,將魚肉與薑片、蒜頭、迷迭香、唐辛子、鹽攪拌均
勻醃漬,完成後沾取蛋清再沾麵包粉下鍋油炸。
2.蒜燒鬼頭刀
材料:鬼頭刀1片,蒜苗1支、麵粉少許、醬油1大匙、米酒1小匙、水½
杯、糖1小匙、辣椒少許。
作法:將魚肉兩側撒上麵粉,煎至金黃色。加入米酒、蒜苗、醬油、水、
糖,翻炒至醬汁漸收。
3.紅燒鬼頭刀
材料:蔥適量、薑適量、蒜適量、50C.C水、50C.C米酒、50C.C醬油
作法:先將醬汁調好,把魚煎至金黃色。把醬汁煮滾然後加入魚肉最後再
加入蔥段辣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