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錐 的機能與性能
前言
丹錐浮標由日本入傳台灣(註一)也不過幾年的光景,不但大量取代 傳統式桿狀浮標,近來的大量生產與低價策略也使得各式各樣的產品 充斥著市面。便宜者不過數十元,高檔者竟達數千元。有從大和民族 進口的、也有台灣土生土廠的、更有日本在台代工製造再漂過海水回銷的 ,甚至有台商在大陸設廠再以低價傾銷回國打擊自己人的。形容此為 “丹錐的戰國時代“,實不為過!產品的材料由廉價的保麗龍、發泡塑膠 、PVC、PU、ABS…,一直到木頭材質的馬魯沙、梧桐木、黑檀、紫檀 、花梨等,甚至各種高級樹種的病變癭瘤或不銹鋼、碳纖等不一而足﹔ 而形狀更是大大小小、圓的扁的、長的短的、環肥燕瘦都有。 真是五花八門,爭奇鬥艷!說起來這種現象對我們消費者言, 還是一大福音︱選擇權多了。可是要如何選擇呢?套句某省長的台灣國語 –真正是霧煞煞!
由於釣場、釣法、釣組的不同,如果要談如何選擇丹錐,可能過於複雜; 故而在此討論丹錐的機能與性能,但望能使讀者了解丹錐之基本特性, 更進而擁有判斷、選擇丹錐的功力。
丹錐的機能
1. 判斷魚訊︰英文中「浮標」叫INDICATOR,意為指示器;它沈浮於 水面藉以告訴釣者水下魚兒之動靜;所以與判斷魚訊有關的穩定性 、明視性、敏感性就成了丹錐追求之性能。
2. 助流︰藉著海流與阻流表面積之增加,丹錐有將釣組帶至標點的功能; 因此項助流之需求,丹錐的波乘性與乘流性就有了優劣之分。
3. 擋流︰標點位於流帶、露場、反撥潮時,丹錐之擋流性能就關係著 是否能讓釣組滯留於標點。此性能分為抗波性與抗流性。
4. 助投︰日式磯際磯釣(ISO)講究輕鉛敏感,釣組本身大多不重, 須靠丹錐之重量助投;故而拋投性為丹錐之基本性能需求之一。 又由於拋投與收線之間丹錐多少都會與礁石接觸或碰撞,所以耐用性 亦為要求之一。
5. 調整釣棚︰丹錐本身是無法固定釣棚的,但藉著線止上下移動調整卻 可使魚餌漂浮於固定深度之水中。
6. 晃餌︰說逆丹錐會晃餌,是有些誇張;說丹錐自己會晃餌,那更是誇張。 波浪沖擊丹錐進而牽動釣餌之固定自然晃動,對魚兒是不會增加多少吸引力的。 磯釣晃餌,事實上是釣者藉著丹錐為支點,拉放母線為之;由此可知中通丹錐 兩端與孔道之滑順性,關係著晃餌自然與否?以及會不會刮傷到母線? 由於丹錐之機能而衍生出來的性能需求如下,現將之按個人所認為之重要性 先後次序排列。第一項至第六項較為重要,其餘則無關痛癢。
丹錐之性能
1. 丹錐之穩定性–一稱安定性或復原性,由於丹錐是一浮體,而浮體之穩定性 定義如下:「浮體由正立位置傾斜後,其欲恢復原態正浮之性能,稱為『穩定性』。」 浮心、重心、排水量、平衡、初穩度、定傾中心、靜穩度、扶正力臂…… 等等都影響著穩定性。那穩定性是否越高越好? a. 如果它一點也不晃動的漂流,隨時保持正立位置,敏感度一定降低。由於正立位置 與母線之位置無法配合,造成有效拉力損失,進而使拉沈丹錐之力減少, 故而敏感度降低(圖一) b. 如果它像不倒翁般晃來晃去,勢必干擾釣者正確判斷魚訊且敏感性亦降低。(圖二) c. 故而穩定性太高太低都不好,適度的晃動才好。為達此點,就有廠商 以比重較大之材料如:黑檀、花梨、紫檀等傢俱硬木製作丹錐之下半部, 除增加耐撞性外,亦可藉之調整重心位置(或穩定性)。一般而言,重心在丹錐 高度之1/4到1/3最為適當;重心位置高,穩定性低,位置低,穩定性高。(圖三) d. 當然你也可以選用斜丹錐(圖四),不但不必考慮其穩定性,且魚之就餌力 傳遞直接、順暢、無損失,其入水性佳,當然也就較敏感。也可視流況緩急 而選擇60°、45°、30°者,可望成為丹錐之主流。坊間釣研有一M.B.S. (Micro Balancer System),即為一傳統丹錐形狀,卻擁有斜丹錐之性能。 (圖五)惜價格過於昂貴。
2. 丹錐之明視性(水上與水下)–一稱視認性。由於釣座高低、標點遠近 (圖六)、浪況大小、海水顏色、順光逆光、天氣陰晴、大氣色溫等變化影響 視覺效果,故為達魚訊之正確判斷而有丹錐之長短、大小、色相(顏色)、 明度、彩度等變化。有些魚就餌龜毛,作合時須慢手視其沈降速度判斷, 但此時丹錐已沈入水下,故而水下視認性有其必要性。分析關於視認性的 因素有以下四項: a. 時間—看得時間越久,瞳孔調整光圈與焦距之時間越久視認性越高。 b. 照度—足夠之陽光或燈光,照度越亮視認性越高。 c. 尺寸—物體體積尺寸越大視認性越高。 d. 反差—一稱對比,係兩物體對照所呈現之差異性;有色相對比、明度對比、 彩度對比、補色對比、面積對比等影響明視度與注目性。一般而言, 陰天或海水深黑用高彩度、高明度者,如螢光黃;晴天或海水藍則用高彩度、 低明度者,如螢光橙。 前兩項與製作、選擇丹錐較無關係,後二者尤其是反差最為重要。
3. 丹錐之敏感性–敏感度之高低與就餌力之傳遞及入水性有極密切之關係。 就餌力之傳遞前已有所言,而影響入水性能者有水阻係數與殘存浮力, 前者端視丹錐體積大小、形狀流線度與表面平滑度,後者則視丹錐水上部份 之體積大小,亦即釣組配重後的殘存浮力(註二)。此外丹錐自重之大小, 亦有影響;相同殘存浮力的兩粒丹錐,自重較大者敏感度較低。碰到小魚多 、盜餌頻繁或魚兒刁嘴時,敏感度高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此時常有作合過早 、魚嘴脫鉤的情事發生;解決方法是加長子線以延遲魚訊。
4. 丹錐之乘波性與抗波性–乘波性一稱凌波性,其相對性能為抗波性(抗浪性)。 丹錐之水下阻水表面積越大、水阻係數越高、承載浮力越小,其乘波性能越佳、 抗波性能越差。(圖七)例如:兩粒承載浮力一樣而體積有大小之別的丹錐, 體積大者,水下阻水表面積大、水阻係數高,乘波性能佳、抗波性能差。又兩粒 同樣體積大小而承載浮力不同之丹錐,承載浮力小者乘波性能佳、抗波性能差; 如承載浮力5B與1.5比較,5B比1.5乘波性能佳、抗波性能差。另重心位置越低, 抗波性能越高。
5. 丹錐之乘流性與抗流性–乘流性一稱潮乘性,其相對性能為抗流性。 丹錐與水面之波浪關係較為密切與水下之水流較為無關;丹錐之乘流或抗流效果 ,端視水下鉛之輕重牽制水流或水中浮標水阻係數大小的拖送效果。水下鉛重, 亦即丹錐承載浮力大,乘流性較差抗流性則較佳,反之亦然。水中浮標阻水面積大 ,釣組乘流性佳,反之亦然。
6. 丹錐之拋投性–丹錐一般乃設計為磯釣使用,故而拋投性能相當重要, 尤其是在風大浪大的台灣,而自重與體積之大小影響拋投性甚多。釣法之不同 拋投性之要求也不同,如全遊動或雙丹錐與較普遍的半遊動或固定式釣組之重量 、體積需求差異頗大。另釣組是否使用水中浮標亦有所影響。釣組過輕, 逆風不易拋投;過重,釣竿負擔大;故配合釣場狀況選擇適當重量之釣組匹配釣竿 ,實為必要。
7. 丹錐之耐用性–丹錐之壽終正寢多為掛底放槍或撞擊損壞吸水,其實吸水並 不影響功能太多,倒是表面塗裝破裂、掉落影響釣友心情。有耐撞擊性與 耐腐蝕性二者: a. 耐撞擊性:丹錐最易受到撞擊而損壞的部位為底部、下半部與兩側最寬處, 廠商多以環氧樹酯或PU塗料處理,當然處理越多層是越耐撞。一般而言問題都 出在填重的銅件與塗料之附著不佳,無法耐撞擊。有廠商以不鏽鋼製造下半部 ,是很耐腐蝕,不過好像也不怎麼耐撞;且由於其金屬表面反光、亮麗,使用時 還得小心掠食性魚種之追咬,似乎不是很理想。 b. 耐腐蝕性:丹錐本身之塗料多是抗酸鹼的,但前述銅件與塗料分離後一泡海水 就生銅綠。另有一些可調配重之浮標,將底部銅件表面處理防鏽,但撞擊數次後 照樣生銅綠。解決之法在丹錐之細部設計,在此不多贅言。不過丹錐本就是消耗品 ,實在沒有必要做得有如金剛不壞之身。
8. 丹錐之滑順性–由圖一中可以看出與母線接觸最密切的丹錐部位為錐頂之孔緣 、中通之孔壁、錐底之孔緣,故而母線操作滑順與否?丹錐是否會傷線?但看廠商 在此三處的形狀、孔徑、材質設計了。目前有放大孔徑為3mm︵一般為2mm±︶、 錐頂孔加SIC、氧化鋁或矽環、錐底孔加SIC、氧化鋁、矽環或橡膠等做法。 其實除非你使用的是全游動釣法,否則這些設計都有畫蛇添足之嫌。
9. 其他性能需求–如美觀、價廉、攜帶方便、保養容易……等。 每一個丹錐必有其某方面之特長,相對的另方面性能也會較差;有如相機的鏡頭 一般,你需要同時擁有多種功能的以應付多變的狀況。也許有人會說一個zoom鏡頭 可代替數個長短鏡頭。沒錯,但方便之餘,必然犧牲解相度與景深;就如同可調 配重的丹錐一個可抵數個用,有其方便性,但亦會造成其他特性之消長。個人使用 心得,仍覺配備多種不同之傳統丹錐較能適應千變萬化之釣場。 看了以上的論述,相信大家對丹錐的機能與性能必定有了深刻之了解;進而在 釣具店選購丹錐或在釣場選擇丹錐時,必然也有了初步之認識。下回再來詳細討論。 多數人購買丹錐,都是著重於外表美觀與否?塗裝是否耐摔?其實外表與視認性 並無絕對的關係,而丹錐更不是拿來摔的,機能性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實用裝備派與虛榮裝備派的不同。 註一:雖然早期東部、東北角一帶也有人使用木製陀螺浮標,但中通丹錐 之大量使用卻源於日本。 註二:丹錐本身浮力大小與零浮力之差距稱為承載浮力;扣除咬鉛、子線 、8字環、鉤子、釣餌等釣組之重量後所剩之浮力,稱為殘存浮力。殘存浮力 大於零時,稱為正浮力,浮標浮於水面;殘存浮力小於零時,稱為負浮力, 浮標下沈;殘存浮力等於零時,稱為零浮力又稱中性浮力,浮標載沈載浮。
丹錐之選擇
原則「選擇」,指的是根據釣場的各種狀況決定使用那一種或那一顆丹錐。 看過「丹錐的機能與性能」一文的讀者,腦中必然隱約有些概念。是的, 根據機能與性能的需求原則來做決定就錯不了。
1. 晨昏或陰天作釣:此時天色昏黑海水色亦較黑,視認性反差對比要夠, 故選擇明度、彩度較高者,如黃色或相近之淺橙黃、淺綠色者。陰天亦類似。
2. 晴天作釣:此時天色大亮,如標點為露場,因充滿白色泡沫其明度高但 無彩度,故選擇高彩度低明度者,如深橙紅或深桃紅色,甚至深藍、深綠色者。 如標點海水蔚藍,則選擇其對比色,橙色或與橙色相近之顏色。
3. 逆風釣場:拋投性要佳,故選擇體積較小、自重較重、形狀較流線、風阻較小者。
4. 標點遠近:標點近,選擇自重較輕、體積較小的;標點遠,選擇自重較重 體積較大者。此為直接拋至標點者,如為放流者又不相同。放流者,乘流性要好 ,故選擇水下面積較大者,水上面積亦須較大,因放流距離遠,只能靠大丹錐 才看得到;如魚咬餌大方次次拉到竿柄無須視認性時,則將丹錐之殘存浮力調至最小。
5. 對象魚種:針對魚種就餌習性——就餌龜毛或阿莎力,選擇敏感度較高或較低者。
6. 對象魚泳層:泳層深使用承載浮力較大者,可將餌快速送至下方而避開雜魚 。如釣黑鯛時,多使用0.8以上承載浮力之丹錐。中上泳層之魚類如尾長黑毛, 則多使用承載浮力較小者如5B以下。(注意如在流強情況下,佩掛水中則會使 釣組更飄。)
7. 對象魚體尺寸:釣大魚可用小丹錐,釣小魚則不可用大丹錐。例如釣小臭肚 使用恐龍蛋如承載浮力1.5者,即使調至零浮力時,小臭肚仍要抵抗丹錐之自重 與水阻力,故敏感度必較低。
8. 浪況大小:浪況大要考慮抗浪性與穩定性,選擇水下阻水面積較小、 吃水較深者。
9. 流況快慢:流況快要預留一些殘存浮力抵抗流力,以避免假魚訊, 選擇承載浮力較大者。
10. 釣座高低:釣座高選擇丹錐上方表面積大者,釣座低選擇丹錐露出 水上較高者。(詳參前文中之圖與文)
11. 逆光作釣:選擇上半部透光之材質製造者。 註一:以上顏色皆可以螢光色代替,則會更增明度。 註二:以上所談皆只及於丹錐而未論至其他釣組,事實上其他配備如 水中大小形狀、子線長短、咬鉛位置等等皆會影響釣組性能。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更多磯釣相關文章 漁庫磯釣專區
文章轉載自 愛釣魚的黑狗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