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豬哥魚習性與釣法
黑豬哥魚的釣點分佈與適合釣的月份季節:
黑豬哥 月份: 1 2 3 4 9 10 11 12
台北港北堤, 水湳洞 , 南雅漁港, 鼻頭角 外礁, 龍洞, 馬崗, 鶯歌石 , 烏石鼻 外礁, 澎佳嶼外礁, 基隆嶼 外礁, 三仙嶼外礁.
豬哥在八斗子 或鼻頭角外灘 萊萊坪….反正東北角海域 礁岩帶都蠻多的,東北角一帶是我最常去的地方,還有核電廠長堤
草里漁港 都很不錯的釣點
黑豬哥魚的習性介紹:
黑豬哥正式名稱叫「三棘天狗鯛」,屬於粗皮鯛科魚類,另有「倒吊仔」的俗稱。魚體表呈灰褐色,吻端似豬嘴般突出,同時十分貪饞,「黑豬哥」這個俗名可能就是因此而來的;牠的成魚體型側扁而略呈橢圓,尾部生有四枚骨質盾板,倒過來看有些類似琵琶,過去蘇澳一帶的漁民也稱牠為「琵琶魚」。 黑豬哥的消化道細而長,是相當典型的藻食魚類,但在南極蝦誘餌撒得多的釣場,使用葷餌垂釣牠也照樣會吃;尤其是大型魚拉力強勁,以軟竿細線與之搏鬥十分刺激。近年不少愛好磯釣的資深釣友,也特別喜好拚搏大型黑豬哥,追求搏魚過程的刺激與釣獲大魚的滿足。 可能去年冬天天氣冷得比較晚,基隆、東北角沿線黑豬哥數量一直不多;直到開春之後,各釣場才逐漸有魚群出現,許多資深釣友都相信,今年照此情況看來,釣期應該可以維持到四月下旬,而且隨著天氣漸暖進入「海尾期」之後,更有來自外海的大型黑豬哥出現。
(一)釣法 在深水釣場垂釣,以硬竿遠投釣法較佳,最好在釣組上加一枚南極蝦誘餌籠;在水淺的海蝕平台釣場,特別是使用藻餌,則以軟竿細線近釣法為宜,不論使用何種釣餌,誘餌一定要多備,頻頻不斷的撒入釣點內集魚。
(二)釣餌 黑豬哥雖為藻食性魚類,但是葷餌類的南極蝦、蝦仁、海蟲、海蟑螂等牠也愛吃。通常在地勢比較低,陸岸礁石上藻類長得多的海蝕平台釣場以青苔餌較佳;在水較深的岬角或外礁,則以南極蝦較理想。但若海蝕平台釣場有人撒下大量南極蝦誘餌,又以南極蝦作釣餌較佳。此外,三月下旬進入「海尾期」之後岸邊青苔減少時,以水下生長的「紅菜」作釣餌效果最理想。
(三)釣場方面 一般以水比較深的陸岬前端、有海流經過的外礁邊緣最佳;海蝕平台釣場則以地勢比較低礁岩上藻類生長茂盛,且離岸不遠處有深溝的釣場最理想。
(四)天候和潮水 釣黑豬哥比較不受天氣陰晴的影響,時常在大晴天魚群也照樣會靠岸;但由於受潮汐水位高低的影響,一般以大潮和中潮的日子最佳,魚群通常在漲七分到退二分潮時近岸。
(五)特別注意事項 大型黑豬哥在吞餌中鉤後通常會朝下猛鑽幾下,垂釣時捲線器切莫鎖太死,當其猛掙時適度放線,以免被扯斷子線。此外,黑豬哥的尾柄上生有數枚銳利的骨質盾板,釣獲解鉤時,應提防被其割傷。 早春時節,正是黑豬哥最活躍的時候,尤其冷鋒面一波波接近,連續壞天氣使得大量礁石上附生的藻類被浪花沖刷入海,往往吸引了嗜食藻餌的黑豬哥魚群集結在岸邊棲息,待風浪轉平時前往海濱下竿,若巧遇魚群出現,經常都可過足釣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