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黑鯛-誘餌篇
「誘餌是磯釣的靈魂」!正所謂「成也誘餌、敗也誘餌」。磯釣多年,有個很深的體會,就是釣黑鯛時不是在找魚,而是在找A-SA。
我每次作釣時,一定會先設定一個標點區,再依流水狀況來打A-SA當一杓杓A-SA落水時,心中便開始描繪A-SA下水後如何擴散、下沈及飄流,接著用手中的釣組開始搜尋A-SA,除非釣場無生態,否則即使是小魚的魚訊也足以顯示A-SA所在,那魚訊區便是A-SA區,再來便看魚訊區與標點區是否吻合,如有誤差則依狀況調整A-SA黏稠度、投餌量、頻率及落水位置…等。
標點區的選定
因牽涉到水色、水流、海底地形,起魚方便,風向、旁邊釣客…莫衷一是,須臨場應變。一旦確認A-SA與標點區一致後,就直接鎖定該區為主要攻擊區。因黑鯛是親底性魚種,釣餌下沈到釣棚須要時間,尤其是深場或輕釣組,為提高攻擊效率,須算準釣組拋投落水的位置順水漂流後釣餌下沈到達定位時恰好進入攻擊區,拋太流頭則浪費時間,拋太流尾則錯過魚訊區,釣組進入攻擊區後須控制釣組增加停留時間,如此一來便可以大大提昇中魚的機率。
試想看看,每次拋投的有效率是別人2倍,在攻擊區停留時間也是2倍,那中魚機率是幾倍?如果能再進一歩控制A-SA拋投頻率及位置來配合釣組下水的情形,造成所謂「誘釣同歩」那你比別人中魚的機率又是幾倍?但上述方式也有例外,那就是小魚吵翻天的時候,如果沒有其它釣餌來閃避小魚時,勢必要釣更流尾或外圍,如此一來A-SA的落點則須比標點更流頭將小魚往前帶,釣組拋投位置須使釣餌就定位時直接落在攻擊區流尾處或者直接將釣組拋在攻擊區外,再將釣餌帶進攻擊區,以閃過小魚。
釣黑鯛的A-SA基本以高比重為主,內容五花八門小弟並無獨門秘方,不敢多加評論有興趣者可參考丸九http://www.marukyu-cn.co.jp/cn.trad/目錄有各種配方及物理特性。在此建議可以考慮添加紅土,紅土在林口、桃園一帶到處可以取得不用錢,添加後可提高A-SA黏性更好拋投也可以增加比重快速下沈及下水後的霧化效果。A-SA依作釣階段可分為誘魚與留魚,誘魚重味道、留魚重食料。作釣初期須先誘魚,A-SA少量多次利用潮水誘魚進入攻擊區,如果魚訊夠密集,誘魚與留魚並重,A-SA黏稠性及食料可以略為提高但施打頻率降低如果魚訊不夠密集則仍少量多次作誘;作釣的末段,為延後黑鯛返回大海的時間,A-SA重點改為留魚,A-SA黏稠性及食料可以再略為提高,頻率不宜降低。A-SA的另一個作用是降低魚的警戒心所以A-SA中一定要有與釣餌同性質的內容物存在,利用黑鯛撿食A-SA的習性騙它吃上釣餌。
以上先就A-SA的效用作一個報告,下篇將針對如何施打A-SA提出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PS.圖畫的不好,請多包涵
文章轉載自 nini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