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釣魚 合適嗎?釣得到魚嗎?
冬天釣魚 不一定晴天就適合,冬季的時候大都是一連好幾天都是陰天、冷天,這種情況下水域表面的溫度會比較低,魚兒們都是在水域的底層待著,即便是後來由陰轉晴,太陽出來照射幾個小時,那也不能將溫度提高多少,如果已經連續兩天都是晴天那就可以出去垂釣了,這個時候差不多水深兩米左右的地方溫度有所上升,隨之而來的就是魚兒的活動量相應的增加,這時候去垂釣魚獲應該還是會不錯的。
前言
其實寒潮來臨的前夕也是釣魚的好天氣,所以釣友們應該多留意天氣預報,因為每一次寒潮來襲的前夕,氣溫相對都會回暖一些,而這種天氣下就比較好釣了,而魚兒好似知道要降溫,需要提前餵飽肚子,所以這個時候魚兒吃食還是比較兇猛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是需要選擇一個好的時機來外出垂釣,只要是有兩天以上的太陽照耀,我們就可以在這一天出去釣魚,選擇在水下一兩米深的地方垂釣,不要太深了,因為下面更深一點的地方水溫還是不太高的。到下午四五點左右就可以收竿回家了,因為這個時段太陽照耀的時間還長一點,溫度也是更高一點,水裡面的魚兒也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活躍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釣魚了。
冬天釣魚 要記得
釣點宜深
要選擇水較深的地方作為釣點,冬季魚兒基本趴窩活動量很小,因此在近窩釣很難有好的收穫。
釣竿宜長
魚兒喜歡在無干擾的環境中棲息、覓食,因此,清水的水域要釣遠一點,冬釣宜用4.5米以上的釣竿。
釣餌宜精
冬天水密度較大,對餌味擴散不利,而且魚的食慾減弱。因此使用商品餌或自製面餌時應選濃腥、濃香的餌料,使用蟲餌可選腥味濃烈的紅蟲、小紅蚯蚓、南極蝦等,以加大對魚味覺的刺激。
冬天魚攝食慾望不高,可用鮮活的蟲餌刺激魚的攻擊慾望,也可間隔幾秒鐘輕拖一下線組使鉤餌動起來,對魚進行誘惑。
冬天魚開口小、吸力輕,所以餌料應該輕、小、柔軟,這樣才能使餌團順利進入魚口。
釣線宜細
必須檢測線的直徑和強度等指標,檢查線體的平整度、復原性和柔軟度。在光亮處觀察線體的透明度是否一致,然後在實戰中再測線的直徑和拉力,主線0.6~0.8號,子線0.3~0.5號,子線長5~6厘米,這樣相對較細的主線可以減少線和水的張力,保證信號平穩傳遞。
釣漂宜小
從用途上選擇浮漂,竹腳、短身或中長身、中長或長硬尾浮漂的特點是翻身快、下沉快、立得穩。視魚情選擇不同號數、不同吃鉛量的浮漂,要用吃鉛量大、漂身粗的浮漂漂尾粗的浮漂一般選用碳腳、中長身、中長尾的漂,這種類型的漂下沉快、抗干擾。
冬天釣魚 常見魚種
鯽魚
冬天釣鯽魚要「走」,鯽魚的習性好動,活動範圍大,經常結夥出遊覓食。如果天氣下雨河水上漲,水裡的微生物增多,它們就游到哪兒吃到哪兒,一旦食物匱乏,它們又成群結隊地遊走他鄉,去找新的安樂之所。由於鯽魚飄忽不定的習性,施釣時也沒有固定模式,少用餌料多撒窩,摸清魚情辨水色,釣位深淺就要看氣候,水下環境要掌握,躲開急流與漩渦。
暗草邊緣易垂釣,回水之處有收穫。選釣位不能盲目,在活水中餵窩要算好提前量,不能馬虎,勤觀察、多思考,試釣位置選擇好水位深淺要適中繞開青苔和雜草,水流速度要測准,餵窩地點要記牢,如果釣位起「魚星」,輪竿深有收效。當魚兒咬鉤時要抖竿輕提,把魚兒迅速地引到窩外,以免驚動魚群。當你餵窩後遲遲無魚光顧,就要立即開闢第二釣場,這樣可以爭取時間,儘量彌補在第一釣場的損失,這就是釣鯽魚要「走」的關鍵。
鯉魚
釣鯉魚要「守」,鯉魚的習性好靜,喜歡在清靜的深水中生活,活動範圍較小且有規律,經常是深居簡出。不過鯉魚也有張揚的一面,只要一高興就躍出水面來炫耀自己,這一舉動無意中把行蹤暴露。小杆、細線、無倒刺鉤,根本無法和水下的大魚抗衡。河道彎彎水草鮮,堤岸附近有深潭、流量平穩有回水,河床少泥多沙灘、水中礁石似屏障,熔岩洞穴能禦寒、岸高水深風浪小,即可找到鯉魚。
根據鯉魚的進食喜好,人們有選擇地把玉米、田螺、蚯蚓等餌料進行定點投放,並以極大的耐心等待鯉魚就範。鯉魚的警惕性很高,一有響動就躲在水草深處不動了,一段時間過後它才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慢慢地恢復正常活動,如果發現它的住所被破壞,它就棄窩而走,所以說釣鯉魚的最大耐心就是「守」。在「守」的過程中,既不能大聲喧譁,也不能攪動水面,既不能破壞它的生存環境,也不能在岸邊走動,這些都會引起鯉魚的懷疑,只有在靜中守候才是上策。凡是「守」來的鯉魚,個頭都比較大。
冬天釣魚 要注意些甚麼?
不要在大水域垂釣
如果釣點水域寬廣面積大。這樣大水域裡就會熱量散發快水溫低,魚的密度會很小,魚兒也很難誘聚。如果避風向陽的小塘、小池、小坑,小河,小溪等地方垂釣,那就大不一樣。這些地方的水溫相對較高,還經常有人打水、洗滌,農戶飼養的鴨子經常下水遊玩嬉戲和覓食,鬧得魚兒難以冬眠,會有一定的食慾,魚容易被釣獲,在一般情況下,垂釣效果比較明顯。此外,選擇堤邊、山腳向陽避風的小塘、小池、小坑,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要老窩久釣
在熱季一個窩點,可以垂釣幾天,都有魚上鉤。在冬季就不同了,因為在該季節,魚兒一般以小群分散的在屬於自己的水域越冬,其活動範圍和覓食都比較少,即使在陽光充足的天氣里,也只在過冬水域附近。所以一個窩點,釣上2小時後再無魚上鉤,就說明此這裡魚兒基本被釣完,要立即轉移到之前打好的其他窩點上了
。
耐心要夠
釣魚有一個最起碼的要求,就是釣者要有耐心。當選好釣點,打窩以後,正常是需要1~2個小時,魚兒才會慢慢開口的。如果釣者缺乏耐心,每個窩點釣一二十分鐘,見無魚上鉤就走,肯定是收穫欠佳。但若在一個窩點已經釣了2個小時左右,仍然無魚,就要立馬,轉到其他窩點垂釣。
不要風線鬆弛
風線在水面過於鬆弛,直接影響提竿時竿、線、鉤的聯動速度,就難抓住那「一瞬」的時機,這是造成魚兒吐鉤、脫鉤跑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冬釣要用長竿(6.3米以上)短線短杆不用,風線基本牽直,堅持按正確要領提竿,就會大大減少提空竿和脫鉤跑魚的現象。
不可大鉤大餌
冬天,魚兒一般食欲不振,來咬鉤,也是張嘴小、吸食慢、動作輕。如果你用大鉤大餌沒有效果的。 應儘量使用小鉤小餌垂釣。用小鉤小餌冬釣,不僅能多釣魚,而且還可以達到大小魚兼收的效果,蚯蚓紅蟲都噴些小藥這樣效果極佳。
不可重墜大漂
冬季野釣,要用流線形的小墜小漂。釣時漂尾露出水面1~2目這樣上魚率也高。
不可釣線過粗
冬季垂釣,使用0.8-1.2號主線和0.4-0.8號腦線即可,不能太粗。不必擔心這樣的線組碰上大魚怎麼辦,因為冬天魚的掙扎力比較小,即使碰上大魚,只要不強拉硬拽,一樣可以將大魚擒獲。
不可在寒潮出釣
突降溫度寒潮來臨,天氣惡劣,氣溫一般會下降-5~10℃,水溫也大幅度下降。這時,魚會難以適應,沒有食慾。所以最好在寒潮來臨前的2天或寒潮過去幾天後再出釣。即使是小寒潮來臨時,也要掌握好出釣的時機。
不可提竿過猛
鯽魚是冬季野釣的主要對象魚,鯽魚嘴唇具有薄、脆的生理特徵,如果提竿用力過猛,很容易將其嘴唇拉豁,造成脫鉤跑魚。應利用持竿手手腕用適當的向上抖竿,使鉤將魚嘴刺牢,隨即繃緊釣線,有節奏地將魚拉到岸邊起魚。
打窩需加小藥
以前有一種說法:「管他塘,管他湖,釣魚就撒是撒米糊」。這種情況,在我國九十年代以前就可以這麼說。但是現在那種方法用於當今釣魚,就很難行得通。冬天釣魚噴小藥的效果最好了,天寒地凍,魚兒密度小的情況下,可以在窩料和餌料裡面都噴小藥的,藉此將魚誘進窩裡,
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