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手」乎!談紡車式捲線器要用那隻手捲線?
必也「正手」乎!談紡車式捲線器要用那隻手捲線?
台灣的釣具經濟生態中,理應為頭家的消費者卻一直扮演著最弱勢的一環。由於風俗民情頗為相似,東洋釣具廠商,一直以台灣為最大的外銷市場;然而東洋人那一套「以客為尊」的原則,卻未見適用於釣具業,甚至賣東西連產品書說明也省了。
君不見平常花個五十元買包進口餅乾,都有貼中文說明,但是花了數萬元買的釣竿、捲線器附有「中文產品說明書」嗎?更不用說「中文使用說明書」了!難道台灣的二百萬釣魚人口就這麼好欺負、不爭氣?
也就是在東洋釣具廠商的這種大爺心態與文字隔閡之下,衍生出了「圓錐」變「丹錐」的糗事(日文「圓」字與中文「丹」相像,但一橫的左右未凸出)。現在此提出另一件積非成是的案例:一個慣用右手者,到底要用右手或左手來轉捲線器的把手呢?
放眼海邊一堆人大都是用左手持竿、右手捲線,經詢問有所謂慣習就好、人爽就好!至於是否真的省力、順手,並沒有人去深究分析那一隻手才是較合理的轉動捲線器的手。
磯釣持竿作釣時,有一些較重要的步驟程序,在這些步驟程序中,一個慣用右手的人以左手持竿右手轉捲線器,那會有什麼樣的情形發生?順手嗎?
1.拋投
拋投時慣用右手者左手拋投必不順手,故而必須將竿子移至右手拋投,待拋投後再移回左手持竿、右手收線。(二個換手動作)
2.操竿、圈線、晃餌
收完線後,為應付海面之風浪、水流與餌的操作,又須有控竿、圈線、晃餌的動作。此時持竿的左手可能無法靈活操作,又得將竿子換至右手。圈線、晃餌後有了滯線,要收線,竿子又得移回左手。(二個換手動作)
3.操魚
以右手持竿圈線、晃餌時,如果有幸中魚,揚竿後又得將竿子交左手,右手才可捲線。此時如果魚太大,較無力的左手撐不住,又得將竿子送回右手博魚。拉回一段距離後,又得換回左手持竿、右手才能收線。(至少二個換手動作)
這幾個步驟來來去去、左左右右,保守估計最少多出六個換手動作。說是順手、習慣!實在是不信!現在再來看看,一個慣用右手者,以右手持竿、左手捲線作以上的動作時,又是如何?
慣用右手者,右手持竿拋投、甩餌,拋投後仍是右手持竿、左手捲回滯線,收回線後仍是右手持竿圈線、晃餌,左手捲收滯線。如果中魚,仍是右手揚竿作合。作合後,慣用右手者仍是以較有力的右手與魚拼鬥,萬一力道不夠時,可用強有力的右手肘抵住竿尾末端,如仍不行才將左手握住竿柄尾端,雙手持竿牽引魚隻,再伺機以左手收線。
這一路下來沒有換手,動作一氣呵成,仍是右手持竿、左手收線,無多餘之動作。與前者一比,何者較順手?不言而喻!唯一要改進的習慣是用左手捲線這個動作。
記得在國外釣魚時,幾個外籍資深釣友看到台灣前去的釣友都用右手捲線。曾詢問:你們國家釣魚的人左撇子怎麼那麼多?真是只有苦笑以對。
傳統的牛車輪,我們須以較有力的手去轉動,乃由於出力比為1:1。現在捲線器的出力比動則1:4.9甚至1:5.1,又何必用較有力、較靈活的手去作低難度的動作轉動把手,而將拋投、圈線、晃餌揚竿、搏魚,甚至控制指控型捲線器等高難度動作交給較沒力、又不靈活的手呢?
總而言之,慣用右手者應以右手持竿、左手捲線。慣用左手者應以左手持竿、右手收線。
美式左捲專用(無法改右捲)40幾年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