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賤”的釣法,你見過嗎?
見釣法,顧名思義,就是看見魚吃餌便作合揚竿。早期的溪哥毛鉤釣是見釣法與直感釣法的混合體,在台灣已很少見,我試過幾次,釣獲的數量有限。但約二十年前,曾在坪林開過一次眼界,有位五十多歲的婦人,雙手揮舞著雙竿,以毛鉤大釣溪哥,動作流暢俐落,令我嘆為觀止。
我把毛鉤改用土司餌,效果稍好一些,上鉤的主要是闊嘴郎、一枝花和溪哥,也曾釣過幾條兩斤左右的鯉魚。在外雙溪釣獲那條六斤的鯉魚,其實也是用見釣法。那條鯉魚已成了精,就餌時花招百出,全都是假動作,用胸鰭扇動餌料,口吐水流吹動餌料,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望之在左,隱約在右,明明看到它叼著餌游開,揚竿卻落空,當它真正吃下餌時,反而動也不動;跟它耗了約一小時,才摸清它的騙術。
見釣法有兩種,一種是浮水的,一種是沉水的。溪釣的浮水見釣法釣組設計如下:母線0.6~0.8號,長度比釣竿短一尺;子線0.4~0.6號,長50~70公分;浮標是4~12號溪釣小浮標,視竿長而定,長竿即用負鉛重的浮標,正常調校浮標負鉛即可。
因為是浮水見釣,浮標就拉到母線末端,咬鉛集中在浮標下方;如此,負鉛只在水面下數公分,才不會把子線拉沉太多。釣餌要用土司才浮得起來,且不可揉捏至會沉水的地步,揮竿送餌後,要使餌與浮標之間拉成一直線,保持距離,子線有足夠的長度,魚兒才不會受到浮標驚嚇。且要適當地繃緊母線,見魚吃餌只要輕輕作合揚竿即可。
池釣的浮水見釣法大致相同,視對象魚而決定母線與子線的粗細,子線要加長至三尺甚至四尺,母線則比竿長短一尺或兩尺。用12號~16號的溪釣小浮標,但浮標要調校準確,方法如下:未綁上子線與釣鉤之前,將配鉛加至標體完全入水,只有標示桿出水(大致約露出三個色目)。垂釣時,若魚兒們不吃浮水的餌,則將土司稍加揉捏使能沉水,釣棚調至池水底部或更深處(標示桿出水三色目),使釣餌完全拖底亦可。
因為只有釣鉤的重量帶沉釣餌,線組下沉的速度極慢,有時釣餌會懸浮在半水處,魚兒很難判斷那團土司有無危險性。要領是,使整副線組保持適當的緊張程度,魚兒在釣餌沉水的半途來偷襲時,浮標會立即反應。若池水夠清澈,尚能看到沉入水中的土司,只要白色的土司突然不見就作合;若已無法看清餌,浮標的作用仍然在,這時就以浮標的魚訊為主。
我和老友去北宜公路岔路進去的釣禪埤垂釣,同樣是釣日本鯽,老友用傳統日鯽釣法,我用見釣法,釣獲比約是2:5,老友因此把見釣法稱為「很賤的釣法」,賤這個字眼在台語是用來讚賞人家「很會玩」的意思;老友知道我懂台語,不怕被我踢下水去。而且,我是用3號母線配2號子線,釣鉤是夾掉倒勾的小磯6號或千又(日語之黑鯛)1號,釣日鯽用這樣的釣組實在太誇張了;不須換釣組,以同法又可釣烏鰡和鯉魚,方便極了。
見釣法的主要精神在於,必須和魚兒的嘴巴比賽反應速度。休閒池的魚兒也很「賤」,只要發現不對勁,入口的餌立刻吐出;用很「賤」的釣法釣很「賤」的魚,正好。
鯉魚和烏鰡吃下餌就跑,當它們感覺到餌的後面還拉著一條釣線時,立刻就吐出餌,其間約有一兩秒的作合反應時間,還算好對付。
日鯽又大不同,它吃餌時不太游動,吸吸吐吐,採用傳統釣法時,浮標的顯示就是輕輕地上上下下,若有稍重一點的頓一下,就是作合時機點;問題是,釣休閒池很「賤」的日鯽,那種魚訊還是有七八成的落空。使用見釣法時,必須在日鯽吸入餌的同時就作合,反應時間很短,稍快則餌料尚未入口,稍慢它又吐出,垂釣時眼見則念動,念動則手揚,眼心手須連為一體。
在休閒魚池使用浮水見釣法,得留意一件事:若魚兒們要吃浮水餌時,幾乎全都到水面上來吃餌,對使用傳統釣法的釣友會有很大的影響,鄰近的釣友較多時,盡量少用浮水見釣法。沉水的見釣法,釣場水質要夠清澈,用正常的釣組設計或上述的見釣法釣組設計都可;總之,見到魚兒吃餌便作合揚竿,命中率在八、九成以上。
去坪林粗石斛和大舌湖茶園釣竹篙頭,我也常用見釣法,北勢溪水質極優,風平浪靜、光線充足時,水深十多尺處,仍可見到水底之魚兒和釣餌;這也是我特別喜歡北勢溪的原因。
九尺甩竿,以「浮水見釣法」在自家魚池玩玩「小」烏鰡